许多妈妈都遇到过这个问题,刚喂完奶,不过是换了个纸尿裤宝宝就“喷奶”了……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宝宝为什么那么容易吐奶呢?
其实,这是由宝宝的胃部发育特点所导致的。我们成人的胃部是贲门肌(胃的入口)比较紧,而幽门肌(胃的出口)比较松,所以吃的东西进到胃里以后,不容易发生返流,而新生儿的胃则正相反:贲门肌(胃的入口)比较松,幽门肌(胃的出口)却比较紧,再加上新生儿的胃部多呈水平状态、容量小,所以如果奶喂多了,或者哺喂姿势不正确、喂奶后翻动较多等,就容易出现溢奶、吐奶的情况。
溢奶、吐奶的区别
如果宝宝在吃奶时,因为吃得比较快或者哭闹等原因,导致同时吸入了大量空气,使得胃内压力升高,就会将一小部分刚吃进去的奶液挤压出来,导致胃中的奶逆流回食道,溢出嘴角,或从嘴角流出少量奶液,这就是溢奶。通常溢奶的量比较少,且多发生于刚喂完奶后。溢奶是小月龄宝宝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,一般不影响生长发育,随着宝宝的发育逐渐完善,到了1岁左右时大部分会消失。
吐奶一般是喷射性吐出,而非像溢奶那样溢出嘴角。如果宝宝是“大口大口吐奶”,在吐奶前有张口伸脖,眉头紧锁等难受的表情时,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,当排除了正常的吐奶原因、以及宝宝患感冒、肺炎等可能引起咳嗽的疾病时(咳嗽频率较高有时也会引起呕吐),就要考虑是不是宝宝的消化道不通畅或患上了诸如胃食道反流、幽门痉挛等消化道功能障碍等疾病,应尽快带宝宝到医院诊治。
宝宝吐奶怎么办
根据宝宝吐奶的严重程度,我们将其分为三个等级。
第一级:
一岁以下的宝宝,喂奶后吐出少量的奶液十分正常,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宝宝的状况,宝宝躺着时要把宝宝头部垫高15°左右,或者索性把宝宝竖着抱起来。吐奶后,宝宝的脸色可能会不好,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。
第二级:
宝宝边喝边吐奶就很容易被呛到,一旦发生呛奶,家长应采取以下措施:
(1)千万不要急着把宝宝竖起来,这样会让呛到的奶进入宝宝肺部;
(2)轻微呛奶时侧过宝宝的脸,然后轻轻拍宝宝的背;
(3)严重时,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腿上,稍微用力扣拍宝宝的背部,让奶液流出来。
第三级:
当宝宝出现以下几种情况,需要及时看医生:
(1)吐奶特别严重,并且呈喷射状,吐出的东西有红色。
(2)呕吐频繁,且吐出呈黄绿色、咖啡色液体,或伴有发烧、腹泻等症状。
(3)因为吐奶,影响了体重及身高的正常增长水平。
(4)宝宝伴有精神不振、只想睡觉、情绪不安、无法入睡、发烧、肚子胀等现象。
另外,根据宝宝吐奶的实际情况,可以适当给宝宝补充些水分,但补充水分要在呕吐后30分钟进行,因为宝宝吐奶后,如果马上给宝宝补充水分,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。
如何预防溢奶、吐奶的发生
非疾病性吐奶,是可以预防发生的,这里袋鼠麻麻就给大家介绍6个预防溢奶、吐奶的方法:
(1)在每次喂奶前完成给宝宝洗澡、换尿布等步骤;
(2)不要在宝宝大哭、大笑,或者是等宝宝已经饿了很久之后再去喂奶;
(3)每次喂奶时,尽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,半卧或竖抱喂奶,能减少吐奶的发生;
(4)宝宝的胃容量有限,一次不要给宝宝喂太多奶;
不同月龄宝宝的胃容量参考:
不同月龄宝宝的胃容量参考
(5)宝宝躺着时,稍微垫高上半身,这样胃中的奶就不易流出;
(6)每次喂奶后的拍嗝很重要,要让宝宝竖直趴在家长肩上,然后轻拍其背部,帮助宝宝排出吞入胃中的空气。
温馨提示
大部分的新生儿的溢奶、吐奶都是正常现象,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好转,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, 通过仔细观察宝宝吐奶时的表现,如果吐奶量不多(全天呕吐量<全天摄入量的5%,一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)且没有其他并发症状出现,则只要耐心地帮宝宝拍嗝儿就可以有效缓解了;如果频次较高,并伴有异常症状,那么家长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就医,以免贻误病情。